一般人以為吃補品會容易熱氣,有的人則認為自己虛不受補。
這是對補品沒有正確的認識而已,以為所有補品都是熱氣的,以為虛不受補的人真的不能補。
中醫的補藥分四大類:補氣、補血、補陰、補陽,分別針對人體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陽虛所設。

當中,只有一部分有令人有熱化傾向。
紅色者為令人熱化傾向的補藥:
補氣藥:北蓍、黨參、高麗參、太子參
補血藥:當歸、何首烏、龍眼肉、紅棗、阿膠、羊肉
補陰藥:花膠、花旗參、熟地、生地、麥冬、百合、淮山、枸杞子、海參、石斛…
補陽藥:冬蟲夏草、鹿茸、海馬、巴戟、杜仲、合桃
(以上藥材有一部分功效重疊,但只列出主要功效)
有些人,明明需要補陰,卻去吃補氣、補陽藥,就會很熱。吃補陰則很舒服。
有些人,果真是氣虛或陽虛,吃了補氣、補陽藥,就會感到很舒服。
一般病人還未弄清自己是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陽虛哪一種時,就隨便吃補藥,很容易出現不適的。很多人因此誤以為自己虛不受補,拒絕再補,其實是補錯了。
即使真的是虛不受補的體質,臨床表現千變萬化。虛不受補不代表真的不能補,而是要補得有技巧。要一個虛不受補的人能補,這種複雜情況,要找註冊中醫師才能處理。

 

摘錄自http://hk.myblog.yahoo.com/ngarting_lui/article?mid=1640